光泽茶焙街(作者:李金云)(2022年第6期)

2023-02-21 13:25:00  来源:  责任编辑:南平文艺网  


茶焙街是光泽城里一条至今保存完好的古街。盛夏的一个傍晚,我散步来到这条历史厚重的老街,一场不期而至的雨,已把这条青麻石路打得渍湿,如果不是雨水有声,长约400米,宽2米,有巷子10余条的寂寂街巷,实在不像传说中喧嚣的卖茶吆喝声的热闹街道。

茶焙街地处光泽县城西的右侧,它曾是明清年间闽北一条繁华的名街。它为城内通至西路乡村,前往江西资溪、黎川方向的交通要道。据说鼎盛时期,街上货栈、客店、酒铺等布满一条街,货物琳琅满目,购物者人来人往,尤其茶市的生意兴旺不衰。

相传这条古街原来是一块荒无人烟的一块宽阔的平地,闽江支流的富屯西溪正好从这里侧身而过,光泽城区近在咫尺,是一块居民宜居和创业的理想之地,有一对山里茶农夫妇为生产的茶叶苦寻销路,看中这个没有人居住的好地方,就此搭盖上简易的茅屋栖身,并在此焙制茶叶出售给城里人。由于他们焙制出的茶叶嫩度、条索、色泽、整碎和净度都属一流,因而得到消费者的青睐,生意越做越红火。加上夫妻两人他们挣到了一大笔可观的收入,盖起了一大幢砖木结构的房屋,同时引来了一大批茶农迁来效仿他们制茶做生意。接着临溪建起了码头,方便水路船只运货。水路一畅通,人来人往更显旺盛,一些达官贵人纷纷在这里择地建房安家,而且居所越盖越豪华。于是,路两旁肩挨肩地都是住户和店铺,逐渐形成光泽县城一条最具吸引力的街市。

街市原本无名,有一年来了县令,他一走进巷口即闻到扑鼻的茶香,又看到茶农们在自己的店铺里焙茶卖茶,便顺口说道:“这里就叫茶焙街吧!”光泽县志上一度记载为茶焙街。后来人们看到这里街市热闹,又有了相当规模的茶市,慢慢改称它为“茶市街”,最终被确定成正式的街名,延续至今。

于是,我怀着浓厚的兴趣,浏览了已是光泽城关重要组成部分的茶市街。街名依旧,却不见茶市,也闻不到醉人的烘焙茶香。幽长的巷道两旁,只保留下密集的民宅,它们中有相当一部分展现明清建筑风格。透过有些敞开的大门,可以窥探出是二进式或三进式的大厝,构件不乏精雕细刻,当年的华美余韵犹存。我们还看到了有个其他地方已罕见的现象,即这里除了一两家信天主教的大门外,其余近百家临街两扇大门,清一色地贴上红纸黑字的“神荼”“郁垒”。中国民居有贴门神辟邪的传统,传说中“神荼”“郁垒”是能治服恶鬼的神,为南北朝时兴的门神,唐代则改为秦叔宝和尉迟敬德两员大将,五代后开始多用吉祥楹联替代。看到了久违的“神荼”“郁垒”,而且不是一家两家,几乎一条街民房的大门都贴上,我猜测这可能是一种历史传统,而形成这种传统无疑与茶市街有关。“荼”为茶的古体字,这里人理解“神荼”即茶神,那茶市街还是让茶神来保佑吧!

除了茶市街,光泽还有众多地名与茶相关联。如茶西坑、茶富、茶园、茶演、茶阜陂、茶洲、茶枧、茶坪、茶山、茶树排等等。这些都是茶叶生产比较集中的地方,由此可见历史上茶业涉及地方之广,在光泽经济和民生中位置之重要。清康熙版《光泽县志》地理志中记载,茶是光泽一大物产。

墙影斑驳,我只能靠想象的建构读取丰富的旧时信息,茶市街的茶叶生意兴旺是传奇也是渊源。巷道无人,耳中却有幻听,身前背后仿佛有人正着木屐走过,声浪密密兜住街巷。雨声疏朗,恰好汇成主调中的和弦。

茶在杯中流动,声音在古街上逡巡,像血在身体的角落循环。夜晚的茶市街拥有另一张面孔。年轻人从城市街道的各个角落穿梭往来,钻进街巷深处,灯火明暗起伏,给每一个从青麻石路上走过的人奏响释怀人生的旋律。与歌声一起飘飞的,是情绪,是想象张开手臂飞翔的身体,是对生活的轻抚与放下。茶市街的夜晚,是喧嚣的开始,也是一群人不知倦怠的怀念。人生的苍颜,似乎就是被庞大的声音涂鸦而成。变幻的声响,青春的身影,却是让这条古街有了活力,有了向往。子夜时分,歌声唱曲渐次温柔,仿如回到儿时枕边母亲哄唱的摇篮曲。我真还期待有一日,夜宿寻常人家,枕着茶市街的歌声入眠。

城市的街巷,就像手心繁密的掌纹。这条曾有过“茶焙街”别称的古街,注定是与众不同的那条标志着生命线的掌纹。她延续着一座城市的历史,映放着绵长时光中的日常记忆。她不必喧哗,自有声响,自放光芒,也自带流量。四百米的街巷,很快就能走过,但她创造并存留的众多声音,既是过往,也有未来,既刻画下一朝一夕里的安之若素,也讲述着时代变迁中星火燎原的豪情壮志。

雨水滴垂,青石阶沿打出一个个指肚般的时间浅坑。我心里在说:“茶市街”这个名字真好听,就像这条古街,拥有着“茶焙街”这么一个好听的名字!


相关阅读:

心情版
版权说明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主办单位:福建省南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地址:福建省南平市滨江路双溪楼三楼
备案序号:闽ICP备15016399号 邮箱:npwlbg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