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富五车的晚清名臣——记浦城“南浦书院”山长梁章钜二、三事(作者:黄文富)(2023年第1期)

2023-04-13 16:33:48  来源:  责任编辑:南平文艺网  


1958年1月6日夜,历史学家周谷城与科学家谈家桢、赵超构三人同应毛泽东之请赴杭州刘庄,茶话通宵……谈笑间,毛泽东出了一个怪题考周谷城:关公姓什么?周谷城回答不出。毛泽东笑道:“告诉你吧,关公亡命在外时,遭关吏盘查,仓促间指关为姓,才过了关”。记述关羽“指关为姓”一事的书名叫《归田琐记》(注:据《福州文史》2010年第6期载)。毛泽东的这本藏书,作者正是学富五车的晚清名臣——浦城南浦书院山长梁章钜,于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辞去江苏巡抚之职后,回到浦城南浦书院所撰,至道光二十五年(1845)历时两年告成,全书共8卷,十一万五千余字。

 

五马黄堂  江山社稷

 

梁章钜(1775-1849),字茝中、闳林,号茝邻,晚年自号退庵,祖籍福建长乐县,清初徙居福州,常自称福州人。他生长在明清以来“书香世业”之家,“幼而颖悟”,4岁从母开蒙读书,9岁能诗,并博览群书,立志著作。

乾隆五十九年(1794),20岁的梁章钜中举人。嘉庆七年(1802)28岁成进士,授庶吉士(注:翰林院临时职位)。十年(1804)任礼部主事(注:非正式官位,即干事),十二年(1807)掌浦城南浦书院讲席。梁章钜自述:“南浦祖舫斋(注:祖之望,嘉庆十四年(1809)刑部尚书,号舫斋),对其有知遇之恩。”嘉庆七年(1802)梁章钜进士及第,时为刑部右侍郎的祖舫斋,力荐梁章钜,并为梁章钜所著《南浦诗话》作序。南浦系舫斋故里,乡梓荣耀,南浦书院必由梁章钜举事。梁章钜多次致信林则徐:“综全闽数十州县,书院之盛必以南浦,次鳌峰”。可见,当年南浦书院鼎盛,非同一般。

次年,梁章钜入福建巡抚张师诚幕府。在浦城梁章钜将女儿梁兰嫁与浦城名士祝昌泰长子祝普庆,梁章钜次子梁丁辰亦在浦城出生,如此这般,梁章钜宦游各地之暇,来来住住,常在浦城小住,至嘉庆十八年(1813)冬,才携眷进京赴任。二十一年(1816)考选军机京章(注:处理文书事宜的文职官员)。二十三年(1818),经考选任军机章京。

道光元年(1821)升礼部员外郎(注:相当于副司长),任大清通礼馆、内廷方略馆编修。二年(1822),授湖北荆州知府兼荆宜施道,升淮海河务兵备道,调署江苏按察使(注:主管政法的官员)。五年(1825),管理盘运漕粮总局,任山东按察使。次年,调任江苏布政使(注:专管财赋与人事的官员)。在江苏任职8年,曾四次代理巡抚,政绩斐然。

道光十一年(1831),江淮水患,他率属捐廉募款。同年,修复练湖碑坝,筹款兴修孟渎、得胜、澡港三河水利。十二年(1832)四月,奏请回福州养病。十五年(1835),奉召入京,授甘肃布政使。次年,升广西巡抚兼署学政(注:主管教育的官员)。十八年(1838),上疏主张重治鸦片囤贩之地,强调“行法必自官始”,并积极配合林则徐严令梧州、浔州官员捉拿烟贩,采取十家连保法,杜绝复种罂粟。二十一年(1841),亲自带兵防守梧州,并增兵浔州、南宁,运送大炮支援广州防务。曾上疏朝廷抨击琦善在广东“开门揖盗”,赞扬颂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同年,调任江苏巡抚,带兵到上海会同江南提督陈化成部署抗英,组织宝山、上海、川沙、太仓、南汇、嘉定等地兴办团练,严密设防,使英军未敢妄动。同年八月,署理两江总督兼两淮盐政。十一月病发,专折奏请开缺调理。先后寓居扬州、浦城、温州。

 

禁烟干臣  力雪国耻

 

梁章钜是一位政绩突出、深受百姓拥戴的官员。他是林则徐福州鳌峰书院的同窗好友、坚定的抗英禁烟派人物。他在广西巡抚任上,提出禁烟“清其源”的主张。曾奏请摘去禁烟不力的梧州知府刘锡元的顶带,责令刘去抓拿大宗的烟贩以赎过失。梁章钜的禁烟主张促使了道光帝查禁海口的果断决策,也为林则徐在广东严厉禁烟和整顿吏治提供了策略依据。在他任江苏巡抚期间,江淮水患,每天有万余灾民沿江聚集苏南,呼吁赈灾,他拯灾民、修水利,表现出崇高的人格精神。

林则徐被贬革职后,梁章钜仍坚持林则徐的抗英路线。道光二十一年(1841)二月,英军攻破虎门,进逼广州,局势危急。他亲自督兵镇守梧州,并据南宁、浔州、平乐、玉林三府二州山势地形,“择其要隘,添拨官兵驻守,严密巡查”,还晓喻各地“团结壮丁,自相保聚;水路则临流设险,陆路则筑卡挖壕”。使广西境内安然无事。

梁章钜力排当时筹造高大船舰的议论,极力主张依照林则徐在总督任内造轧船办法,“以收火攻围攻之效。”他抨击广东投降派琦善“专以钳制人口为能”,“开门揖盗”;赞扬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此次广州省城幸保无虞者,实藉乡民之力,乡民熟睹官兵之不可恃,激于义愤,竭力抵御,一呼四起,遂使英夷胆落魂飞,骤解围困”。梁章钜是当时清廷督抚中第一个将广东义民英勇抗英事迹上奏朝廷的人,也是向朝廷提出以“收复香港为首务”的第一人。

 

纵横楮墨  著述等身

 

梁章钜嘉庆年间在京曾加入宣南诗社。晚年,由其三子梁恭辰迎养于温州官署,从事诗文著作。生平著作有《枢垣纪略》《退庵随笔》《文选旁证》《归田琐记》《浪迹丛谈》《楹联丛话》等巨著,70余种刊行于世。

道光二十二年(1842)梁章钜告病还乡,抵浦小住。次年,购得浦城花园弄荒地一块,起造新宅,称“北东园”与福州原宅“东园”(今福州三坊七巷内)相遥。

梁章钜侨居“北东园”,养疴无冗,就所见闻,铺述成书并仿欧阳修(注: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归田录》名其书为《归田琐记》。

道光二十五年(1845),梁章钜七十寿辰,其好友王叔兰撰写了一幅长联:“二十举乡、三十登第、四十还朝、五十出守、六十开府、七十归田,须知此后逍遥,一代福人多暇日;简如格言、详如随笔、博如旁证、精如选学、巧如联话、高如诗集、略数平生著述,千秋大业擅名山。”言简意骇地概述了梁章钜一生著作和功业。

梁章钜虽然做了一辈子的官,但在案牍之余却勤于著述。他平生纵览群籍,能诗善书,学识渊博,精鉴赏,富收藏,好金石。谙于掌故,善作笔记小品,一生著作竟达75种之多,人们盛赞他是名副其实的“学富五车,著述等身”。

梁章钜在他的《归田琐记》中曾写过一则“宝塔”《十字令》。该文共10句,首句一字,而后逐句递增一字,末句10字。

 

圆通

路路通

认识古董

不怕大亏空

围棋马钓中中

梨园子弟殷勤奉

衣服整齐言语从容

主恩宠德满口好称颂

座上客常满杯中酒不空

 

这则《十字令》全文只有55个字,但却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封建官场秘诀。该文从官职升迁到官场处世,从组织程序的黑幕到活动范围的肮脏,从行贿方式的龌龊到贪赃手段的卑鄙,从公众形象的虚伪到舆论导向的控制,将封建社会的腐朽黑暗刻画得淋漓尽致,讥讽了当时的官场恶习,刻画出了投机钻营者的嘴脸,道出了当时贪官的“为官之道”,真可谓形象逼真、入木三分。

从这则《十字令》可以看出,身居清廷高官的梁章钜对当时贪官的“为官之道”是深恶痛绝的。他早年在湖北江陵官署自题的一副楹联:“政惟求于民便,事皆可与人言。”说的是,除弊兴利,造福人民,使百姓安居乐业;心地纯正,襟怀坦白,诚恳老实,光明磊落,才会像司马光(注:北宋大臣、史学家)所说的那样,“未尝有不可对人言者”。梁章钜曾在其好友余小霞为官赴任之际,以一副“劝子勿为官所腐;知君欲以诗相磨”的楹联相赠(注:上联是苏轼贺刘发得官时的告诫之诗句,下联是苏轼唱和张近的诗句)。两副楹联正是梁章钜的“为官之道”。

在数十年的官宦生涯中,梁章钜一直扮演一位“清客”的角色:“一笔好字不错;二等才情不露;三斤酒量不吐;四季衣服不当;五子围棋不悔;六出昆曲不推;七字歪诗不迟;八字马吊不查;九品头衔不选;十分和气不俗。”(注:梁章钜《归田琐记·清客十字令》)。这是他自己拟就的为“清客之道”,以此来应对贪官们的“为官之道”。但,这种宿愿直到他晚年病退闲居后才得以实现,正如他在一副自题楹联中所云:

 

不作公卿,非无福命都缘懒;

难成仙佛,为爱文章又恋花。

 

楹联之学  开山鼻祖

 

楹联是悬挂或粘贴于壁间或楹柱的书面联语。它是中华民族所独有的一种传统文学形式,博采诗词曲赋骈文之精华,穷尽平仄对仗虚实之变化,可谓中华文化之瑰宝。春联和对联是楹联的泛称和俗称。除了春联之外,它更多的是用于园林、名胜、府邸、馆所、宅第、店铺、寺庙、赠答、悼挽、游戏等方面。

楹联最早出现在1000多年前的五代后蜀,而明清则是楹联的鼎盛时期,其中集大成而且在楹联上有着划时代意义的当数梁章钜、梁恭辰父子印发的“梁氏系列联书”,包括《楹联丛话》《楹联续话》《楹联三话》《楹联四话》《楹联剩话》《巧对录》《巧对续录》和《巧对补录》等。

梁章钜一生显要,身为封疆,著作等身,其中最为突出的成就是在楹联创作、研究方面。他开创了联话体例,确立了分类原则,总结了对联创作成果,保存了珍贵史料(梁章钜收集的许多名胜楹联及历代流传的巧联妙对,得其赖以保存至今),是名副其实的楹联学开山之祖。

梁章钜的楹联著述一般多为“钞纂楹联,附以记述”,但其中颇多佳制,蕴意深远,脍炙人口,显示出梁章钜的大家手笔,如:

 

户外一峰秀,窗前万木低。

 

  (梁章钜(集句)题桂林独秀峰五咏堂)

 

此联是梁章钜任广西巡抚时所作。独秀峰在桂林市中心,山麓有读书岩,南朝宋的颜延之任桂林太守时曾在此读书,写有《五君咏》(五君指嵇康、阮籍、刘伶、阮咸、向秀)。宋元年间,郡守孙览遂在岩前建“五咏堂”,后被毁。梁章钜重建,刻《五君咏》于石并题此联。上联句见孟浩然《题义公禅房》诗,联语赞叹独秀峰拔地而起,气势不凡:下联句见张谓《同诸公游云公寺》诗,联语称万木峥嵘,葱茏一片。“万木低”是借以烘托“一峰秀”之高耸。如:

 

得地领群峰,目极舜洞尧山而外;

登堂怀往哲,人在鸿轩凤举之中。

 

(梁章钜题桂林独秀峰五咏堂)

 

“舜洞”在桂林市北虞山西麓。“尧山”在桂林市东郊。“鸿轩凤举”,(注:语出《五君咏·向常侍》)“交吕既鸿轩,攀嵇亦凤举。”“鸿”指鸿雁。“凤”指凤凰。古人认为两者同是美鸟,常用以比喻君子之德。“轩”、“举”都是飞翔的意思。

《晋书·向秀(魏晋时文学家,竹林七贤之一)传》:“(嵇)康善锻,秀为之佐,相对欣然,傍若无人,又共吕安灌元于山阳。”这里说嵇康、吕安都是当时名士,而向秀却愿做嵇康打铁的助手,又和吕安在山阳种菜,还以为荣,的确不同一般。上联写景,谓独秀峰巍然挺拔。登峰远眺,可以尽览舜洞、尧山以外的景色。下联抒怀,登堂怀念历史上的贤人,人们在景慕咏叹之中获得精神境界的升华。梁章钜重建五咏堂,旨在景仰昔贤,有如向秀之附骥于嵇康、吕安,感恩识拔、提携。联语怀古思贤,写得典雅而情景交融。如:

 

胜地如画图,是贤守遗区,雄藩旧馆;

灵山托文字,有叔齐作记,孟简题名。

 

  (梁章钜题桂林独秀峰五咏堂北厅)

  

此联是梁章钜再题桂林独秀峰五咏堂。上联“贤守”,指曾任桂林太守的颜延之。“雄藩旧馆”,指明代靖江王府。梁章钜巧妙地联系历史名人在独秀峰时所留下的轶事和史迹,反衬出如诗如画的“胜地”,突出其美。下联“叔齐”,指唐代郑叔齐,著有《独秀善新开室记》。“孟简题名”,唐代诗人孟简题“独秀峰”三字刻石。联语先议后述,凝炼概括,尤其联系与独秀峰有关的人物掌故,描写风物为后人游览寻踪,指点迷津,也使意境生色多多。(注:梁章钜的楹联著述对后世影响甚大,传统相声《主客问答》(又名《巧联句》)就是上世纪30年代的相声名家张寿臣取材于梁章钜的《浪迹丛谈》,经改编成为相声界经典作品流传至今)。

道光二十九年(1849),梁章钜卒于温州,其子梁恭辰扶柩归闽,葬榕之鹿山(今福州市鼓楼区群鹿山南坡)。道光帝御笔亲题“墓道碑”。林则徐撰写《墓志铭》:“自弱冠至老,手不释卷。盖勤勤于铅椠者,五十余年矣”……“仕宦中著撰之富,无出其右”。

公元2009年,梁章钜“墓道碑”被考古工作者发掘出土,经福州市鼓楼区文物管理局批准,梁氏后人迎归梁家,由族人供奉祭祀。

  

参考文献:

[1]  《浦城县志·人物事略》(中华书局1994年版)

[2]  《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版)

[3]  《福州文史》(福州市政协文史和学习宣传委员会)

[4]  《归田琐记》(清·梁章钜著)

 

责任编辑:黄文忠


相关阅读:

心情版
版权说明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主办单位:福建省南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地址:福建省南平市滨江路双溪楼三楼
备案序号:闽ICP备15016399号 邮箱:npwlbgs@163.com